找到相关内容801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近百年来西方中研究的诠释趋向

    现代化、洋格义 /宗义、性与涅槃等重要议题,产生另一种启发的思考趋径。这是本文在整理西方中研究的诠释论述演变中,所企图触及的重点之一。  此外,从中研究与日俱新的理论发展看来,也显示出跨学科、跨文化研究方法的益形重要与涉入,而宗教、社会、语言、文学、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多元融合(或揉合)思考,亦可与“格义”的现象互为表里。但如何在汹涌不断的诠释新潮中掌握中学“性”的精义,不致迷失在琳琅满目的理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2562121.html
  •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

    52]。阿地瞿多在其所译的《佛说陀罗尼集经》中,使用了“观世音”的名称二百多处[53]。唐代中期的几位重要译经家如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等人在使用“自在”的同时,也都继续“观世音”的名称,倒是很难见到...境也,万象流动,隔别不同,类音殊唱,俱蒙离苦,菩萨弘慈,一时普救,皆令解脱,故曰‘观世音’。”“有不住有,不住,闻名不惑于名,见相不没于相,心不能动,境不能随,动随不乱其真,可谓无碍智慧也。”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4162200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叙

    。以有为若无,以为有亦去,证真位,非有非。若执实有诸识可唯,亦是所执,长夜沦迷。然此宗义,虽对治二,而心外有境,趋重偏多。一切山河,相分现影,他心神变,并是疏缘;以心观心,入无分别,乃是亲缘。...自性涅盘,不知遍计空无,惟是体性,体性不二,故有是言。若此依他种既是有,势用自二,故须对治,尽未来际无住涅盘。又复不知对治义者,总为一聚,无相。殊不知无相有功用行,地居决定,八地以前,大有事在,非可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262297.html
  • 《中论》与《中庸》——“中”之思想的比较

    不是佛法中道。小乘圣典如此,以般若义为宗旨的大乘经典更是如此。如《佛说摩诃衍宝严经》中说:  云何为真实观诸法?谓不我、人、寿命,是谓中道真实观法。……真实观者,谓不观色有常无常,亦不观痛(受)...并且系统展开,作出了明确的解释,这一解释在《中论》中体现很明显。如《中论·四谛品》说: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,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”[40]此偈意思是说:一切诸法皆由众多因缘合和而生,合生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8.html
  • 佛教对“身心疾病”的看法

    一点也不害怕,一点也不挂念,她说:“我是的,毒蛇能咬我的身体,它能咬吗?”能与虚空同体,就不怕了,不怕反而可以躲避很多灾难。  一个人有慈悲,慈悲就没有敌人,慈悲的人到处行得通;有智慧,能明白一切,...,是不清净的,能如此观想,自然贪爱、染污的心就能去除了。  (二)以慈悲对治嗔恚有的人经常无端发怒生气,恼乱他人;有的人看到别人行善,他不欢喜,看到他人行恶,他生嗔恨;有的人说,这个人我不喜欢,这个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462515.html
  • 儒佛导言(1)

    世闻,利乐众生只是过程中的俗谛,佛化人生的究竟义必须以超凡入圣,所以理想与现实隔离,是为离教。方立天《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》等论文指出,儒学和佛学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,它们都对人生价值的一系列...人生究竟而论,孔学是菩萨分学,佛学则全部分学。孔行而无果,佛则是行即是果。然而,根据真俗、体用不二的辩证关系,儒学若无超世出世之精神,则不能排除意、必固、我之封执;佛学若无入世治世之方便,则流入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462651.html
  • 因果论蠡测

    缘具足而生起诸法,且其果报是无自性的;因果这一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也是缘起的,既是缘起的,就是无自性的,无自性的因果必是的。中因果论说明了诸法无自性可执、真空并妙有的中道实相。本文试从中佛法的因果...间各种事物在生、住、异、灭的过程中,皆有其因果律。在中学派看来,因果之所以能够撮摄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规律,是建立在缘起性理论基础上的,与其他宗教学说所阐释的因果迥然不同。因为释尊之所以成为佛陀,...

    悟 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362663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于行住坐卧中见修一如,究竟通彻,方与佛无别。反之,若一味执着禅坐,息心断念,人定,即属造作,与道相乖,所谓“有定而无慧,无异蛙蛰伏”。若认取清净以为究竟,自言悟道,更是自误误人,贻笑大方,此正是“...而言,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为世忍,即对于自己所不乐受的困苦、詈骂、饥渴等而发起的有漏忍;一种为出世忍,即一切皆,无分别的普利一切有情的无漏忍。前者,包括了我们通常理解的“忍辱”的含义,即当别人恶语相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弘扬和合文化 丰富人文精神

    水间,中有一闲士。白日游青山,夜归岩下睡。”“石床临碧沼,虎鹿每为邻。自羡幽居乐,是为象外人。”“倏尔过春秋,寂然无尘累。快哉何所依,静若秋江水。”“碧涧泉水清,寒山月华白,默知神自明,境逾寂。” ...,怎样才能寻找到中华和合文化、中华集大成精神?那就是通过孔子的中庸思想。中庸是一切圣贤的下手处;一切圣贤的入口处;一切圣贤安身立命、待人处世之道。尤为胜者,从儒学的中庸到道学的中和、到佛学的中形成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53963045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——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

      第三节 教团核心理念的形成 79  第一目 王儒龙对于佛教法义的诠释 79  第二目 对印顺法师诠释龙树中义的吸纳 80  第三目 呼应当代台湾人间佛教的思想精华 85  第四目 教团核心理念...分析表 41  表4-1 王儒龙、张慈田佛法理解进路异同分析表 64  表6-1 维鬘教团胜义结构表 128  表7-1 维鬘教团与通俗佛教教团概念分析表 153  表9-1 王儒龙与通俗佛教净土...

    罗国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663194.html